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保持著每年10%的高速經濟增長,在短短20年間從一個農業(yè)經濟小國轉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和汽車出口國。為了迎接東京奧運會,日本修建了一系列交通基礎設施,興建了城市。有數據顯示,日本對東京奧運會所有相關事業(yè)的總投入高達1兆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計算,約為30億美元。這創(chuàng)造當時奧運會歷史上最高的投資記錄。這些大規(guī)模的建設帶動了日本房地產行業(yè)的強勁發(fā)展。
1961年到1963年,日本房地產行業(yè)迎來量、價齊升的鼎盛階段,當時,在短短兩年之內,日本建成公寓62棟,價格也較之前漲了接近一倍,進入8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令人炫目的鼎盛時期,日本制造的產品遍布全球,日本企業(yè)在全球范圍內大量投資和收購,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而最令日本銀行發(fā)愁的是有錢貸不出去,為了擴大營業(yè)份額,日本銀行利用超低利率發(fā)放貸款;對那些有存款意向的人,銀行會勸告他們進行土地投資買了土地后銀行又以土地為擔保,再借給他相當于土地價格70%的資金,勸他再購買別處土地。
如此反復循環(huán),使大量資金涌入房地產行業(yè),日本的房價開始飆升。東京被認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國際大都會。1969年,未來學家赫爾曼·卡恩在《即將出現(xiàn)的超級強國》一書中預測,日本將在2000年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然而,還未等到驗證預言的那一天,日本就從繁榮的天堂跌入危機的深淵,1990年,日經股票市場平均虧損44%,相關股票平均下跌55%。日本股票價格的大幅下跌,使幾乎所有銀行、企業(yè)和證券公司出現(xiàn)巨額虧損。公司破產導致其擁有的大量不動產涌入市場,頓時房地產市場出現(xiàn)供過于求,房價出現(xiàn)下跌的趨勢。巨大的地產泡沫自東京開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賣不出去,陸續(xù)竣工的樓房沒有住戶,空置的房屋到處都是,房地產價格一瀉千里。背后隱藏的巨大的陷阱一觸即發(fā),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國際大勢的影響,日本房地產市場再也未能重回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