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決策過程老套而又枯燥乏味,其實不然,"決策"是對個人和組織最為重要的事情之一,睡眠狀況、直覺、情緒以及心智等因素,都影響著一個人的決策品質。
賓夕法尼亞大學睡眠與時間生物學系主任、睡眠實驗室負責人,大衛(wèi)·丁格斯博士說:"絕對不要在你筋疲力盡、疲倦不堪或睡眠不足時去做重大決策,那完全是在賭博。由于人體自身的生物特性,在睡眠缺失時做決策,多數(shù)人都會犯錯誤。"
但事實上,我們在做大多數(shù)決策的時候,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思考。比如汽車 銷售 員希望你在走出樣品展廳的時候就能給他一個答復;你需要決定是否接受一份工作,是否需要馬上接受外科手術,等等。最后期限總是出現(xiàn),你必須做出恰當?shù)臎Q策,而且要快。因此,作為管理者,需要有寬廣的視野。
保持清醒的狀態(tài)
英國發(fā)明家伊萊亞斯·豪發(fā)明了第一臺實用型的雙線連鎖縫紉機,他的設計靈感來源于睡夢。
一天晚上,他夢見自己在叢林中被一群拿著長矛的食人族包圍了。他們命令他必須在天亮的時候發(fā)明出一臺縫紉機,否則就要吃掉他。早晨來臨的時候,食人族圍住他,并準備嚇唬他。當這些食人族拿著長矛對著他刺來刺去時,他注意到每根長矛的頂端都有一個洞。伊萊亞斯醒了,并且給他的難題找到了答案:在針頭上開一個洞。于是,一臺合格且高效的縫紉機問世了。發(fā)明家在清醒的時候無法解決的問題,卻在睡夢中得到了解決。
不少絕好的主意經常出現(xiàn)在淋浴或者慢跑的時候,甚至可能出現(xiàn)在睡夢中。因為,這些時候我們能夠放松自己,并且能夠專注于那些在令人心煩意亂的現(xiàn)代化辦公環(huán)境里無法關注的事物。
托馬斯·愛迪生習慣每只手各拿一個砝碼坐在椅子里,在他剛要打瞌睡的時候,手里的砝碼就會掉在地上,他也清醒過來,從那些在半夢半醒的過渡區(qū)域想到的好主意。這種狀態(tài)下精神的靈敏度對做好決策是非常重要的。
盧達·科佩金娜是咨詢研究公司Noventra Corperation的首席執(zhí)行官,在她和數(shù)百名執(zhí)行官一起工作期間,以神經系統(tǒng)學和運動生理學方面的研究做支持,證明了在清晰的狀態(tài)下采取行動,是做好決策的基礎。就像運動員要在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下進行比賽,才能進入最佳狀態(tài)一樣,經理們也可以保持清晰的狀態(tài),來改進決策的質量。這種清晰來自對頭腦準確性和精確性的訓練,以及保持身體、頭腦、情緒之間的平衡。
但我們的現(xiàn)代工作環(huán)境設計出來就是為了損害這種清晰狀態(tài)的。頻繁打擾、多重任務、壓力以及疲勞都會削弱這種清晰的狀態(tài)。經理們需要與這些影響力量相抗衡,以便擁有能夠做出正確決策的精神狀態(tài)。有時候如果你的狀態(tài)合適,答案就會隨之而來。
當你需要做一個重大的決策,卻陷入猶豫不決的境地,這時你應該先檢查一下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在最終做決策之前,做幾次深呼吸,或者問自己一個問題,以便達到清晰的狀態(tài)。但不要把缺乏清晰的狀態(tài),作為做不了決策的借口。
允許犯錯誤
詹姆斯·伯克在強生公司的職業(yè)生涯還沒開始就幾乎要結束了。剛進入公司的時候,他是幾種非處方兒童藥品的產品總監(jiān),但所有產品都失敗了,給公司造成數(shù)百萬美元的損失。
他被叫到總裁辦公室的那一刻,他覺得自己肯定要被解雇了。但出乎他的意料,總裁約翰遜先生告訴他,做生意就是做決策。不犯錯誤你就學不會正確地做決策,同樣的錯誤不要犯兩次。另外,為了讓伯克能夠勝任目前的職位,公司花費了數(shù)百萬美元讓他學習,花這些錢可不是為了讓他離開公司的。
在你的職業(yè)生涯中,什么時候學到的東西最多?可能就是犯錯誤的那些時候。一個有益的錯誤,有時能勝過所有成功的決策教會我們更多。但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會為少犯甚至不犯錯誤而感到非常自豪。像美國前總統(tǒng)杰拉爾德·福特,由于犯了錯誤而受到喜劇演員塞維·蔡斯的嘲弄。錯誤確實令人苦惱,但我們犯的錯誤越少,學到的也就越少。
一位不如約翰遜先生智慧的領導,可能已經當場解雇了伯克。由于允許伯克犯這么大的錯誤,約翰遜先生改變了伯克的職業(yè)生涯,伯克日后成為強生公司最偉大的領導之一,同時還是最受人尊敬和最有勇氣的首席執(zhí)行官之一,并被《財富》雜志提名為"史上最偉大的10位首席執(zhí)行官".約翰遜先生也同樣幫助公司創(chuàng)建了一種允許員工犯錯誤的 企業(yè)文化 。這是伯克永遠也不會忘記的一課。
伯克在后來還曾面臨一場危機,芝加哥有7個人由于服用了被人加了氰化物的泰諾而死亡。泰諾是美國當時銷量最好的非處方鎮(zhèn)痛藥,這一事件可能意味著泰諾這個品牌的終結,甚至可能導致強生公司的終結。
伯克冒著巨大的風險,招回了數(shù)百萬瓶泰諾并重新包裝。在當時,把公司的道德規(guī)范置于利潤之上是一個頗具爭議的決策。招回藥品的實際支出即刻產生,回報卻完全不確定。伯克在他的整個職業(yè)生涯中,堅持原則,做出了許多頗具勇氣和膽識的決策。
為了做出更好的決策,你不要怕犯錯誤,同時允許他人犯錯誤,但要盡量少犯那些顯而易見的錯誤,不冒太大的風險。除非萬不得已,不要搭上你的整個職業(yè)生涯,或者賠上整個生意。記住,不要讓自己處于絕境。應該允許犯錯誤,并公開獎勵那些只是為了更好地發(fā)展卻不幸碰壁的人,或者獎勵那些勇于挑戰(zhàn)人們深信不疑的假設(后來證明這些假設是錯誤的)而取得成功的人。
問一問自己:怎樣才會多犯些錯誤?設計一些實驗來檢驗一下那些假設,然后采取一些并不被看好,而且你認為可能會失敗的行動。也許你會驚訝取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成功,而這些成功將改變你看待未來決策的方式。
沒有絕對
在電影《富貴逼人來》中,彼得·塞勒斯飾演了一位頭腦簡單又愚笨的園丁錢斯,他在華盛頓的街道上徘徊,不知怎么就踏上了通向財富和權力頂點的道路。他沒有做出好決策的能力,但是他觸摸過的每一件東西都變成了金子。在影片最后的一幕,離開葬禮的他,沒有負擔地走在水上。
我們當中很少有人能過上這種心想事成的生活,但壞決策卻會產生一些奇異的結果。那些最壞的決策,最后結果卻相當不錯。相反,好決策卻導致很糟糕的結果。你不能根據(jù)決策產生的結果來評價決策的質量。
如果"挑戰(zhàn)者號"在發(fā)射之后沒有爆炸,對于把它送入發(fā)射軌道的團隊來說,也不意味著這是一個正確的決策,只是他們僥幸而已。任何決策的結果中都有幸運的因素,不要回避,坦然接受它吧,但不要混淆好結果和好決策。把結果和決策分開,不然你永遠做不出更好的決策。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總是感情用事地把好事都歸因于決策的結果,這是人性的本能。如果我們能夠進入哈佛大學學習,或者得到夢寐以求的工作,這是智慧和努力的結果;而如果我們未能得到這些,那就是運氣不好。一旦失敗,誰都不愿去正視它。
換個角度,從思考你的失敗開始。以前的結果也許不怎么樣,但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有不同的決策嗎?然后再考慮一下那些你不應該得到的成功。你成功了,是你出眾決策的結果嗎?你還可以做些什么來改進這個結果呢?
根據(jù)當時的信息,乘坐泰坦尼克游輪旅行本來不是個壞決策;但當船沉沒后,這顯然就是個糟糕的決策了。船上沒有攜帶足夠多的救生艇,很顯然是船主人和船長的錯誤。雖然這只是對這艘"不會沉沒"的游輪的過分自信而產生的錯誤之一,但正是過分自信導致了這場災難。
想要做出更好的決策,必須在結果面前后退一步。認真考慮一下決策的質量,并從中學習。必須積極主動地思考決策的過程,思考那些導致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