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
派顯得激動:做品牌的看輕做
銷售
的,其實無非是創(chuàng)意、設計,風花雪月,實戰(zhàn)起來會害死企業(yè)。
品牌牌看似溫和:術業(yè)有專攻,從來沒有否認品牌與
營銷是個連體兒。
兄弟們,我懂的,這是買賣不同,看法不同而已。
其實,準確理解營銷的本質,一切都不言自明。營銷干的就是兩件事:一,提供價值,這種價值可以是物理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社會的(如階層與地位感);二,影響對方與自己交易。品牌是影響的手段之一,是消費者的意識形態(tài)管理(站在營銷者的立場)。銷售是面對面的說服,當然也使用說服以外的影響技巧,比如誘惑、環(huán)境等。
如果干這件事,一個人不夠,一個單位不行,需要有大家一起干,為了有序和效率就需要管理。
就這點事,別爭了,讓人看了笑話。
隨機讀管理故事:《從商人到副總統(tǒng)之路》
1888年,美國銀行家莫爾當選副總統(tǒng)。他曾是一個小布匹商人,從一個小商人到副總統(tǒng),為什么會發(fā)展得這么快?
莫爾說:"我做布匹生意真的很成功??捎幸惶欤易x了一本文學家愛默爾的書,書中的一段話打動了我,書中是這樣寫的:一個人如果擁有一種人家需要的才能和特長,不管他處在什么環(huán)境什么角落,終會有一天被人發(fā)現(xiàn)。這段話讓我怦然驚動,冥冥中我覺得自己應該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去發(fā)展。這使我想到了當時最重要的金融業(yè),于是,我不顧別人的反對,放棄布匹生意,改營銀行。在穩(wěn)妥可靠的條件下進行運作,許多人和企業(yè)都愿意找我,因此我經(jīng)營銀行十分成功,最終成為金融巨頭。
點評:俗話說:"有智吃智,無智吃力"。一個人立足于社會,說到底只有用智和用力兩種謀生手段,要么靠一身力氣,要么靠自身的智慧,智慧往往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