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感到員工工作積極性不足,對公司認同感不強(如果不是壓根兒就沒有認同感的話)的時候,很多
企業(yè)管理者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個老師來,講講
企業(yè)文化,提高員工對公司文化和理念的認同。”
然而,在我看來,這是典型的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的確,“管理和改善公司文化”是人才管理的首要任務。但是,這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首先是也必須是企業(yè)的領導者、管理者(尤其是最高領導層、最高管理層)。
作為企業(yè)的經營者、管理者,必須深刻地意識到:要推動文化和人的改變,企業(yè)領導者和管理層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而且無可代替。你需要的,不僅僅是提出和強調一下企業(yè)的文化理念和價值觀,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在踐行企業(yè)文化和價值觀方面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而且,還必須使自己的言行與公司的運營流程、預算和政策一致。使得自己倡導的理念和價值觀,得到企業(yè)各項政策、制度、管理實踐的強有力支持!
空洞的口號和單純的華麗辭藻都是沒有用的(如果請個培訓老師來喊口號或講高大上卻無法接地氣的口號和理念就更沒用了),只有把口號、理念與企業(yè)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并且自己以身作則去踏實踐行,而且在公司內部建立起強有力的結構、制度、流程、機制(尤其是激勵機制和晉升機制)來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理念才可能真正深入人心,轉化為員工的高投入、企業(yè)的高效益,從而形成自我強化的良性循環(huán)。
隨機讀管理故事:《兩輛中巴》
家門口有一條汽車線路,是從小港口開往火車站的。不知是因為線路短,還是沿途人少的緣故,客運公司僅安排兩輛中巴來回對開。開101的是一對夫婦,開102的也是一對夫婦。
坐車的大多是一些船民,由于他們長期在水上生活,因此一進城往往是一家老少。
101號的女主人很少讓船民給孩子買票,即使是一對夫婦帶幾個孩子,她也像是熟視無睹似的,只要求船民買兩張成人票。
有的船民過意不去,執(zhí)意要給大點的孩子買票。她就笑著對船民的孩子說:"下次給帶個小河蚌來,好嗎?這次就讓你免費坐車。"
102號的女主人恰恰相反。只要有帶孩子的,大一點的要全票,小一點的也得買半票,她總是說,車是承包的,每月要向客運公司交多少多少錢,哪個月不交足,馬上就干不下去了。
船員民們也理解,幾個人就掏幾張票的錢。因此,每次也都相安無事。不過,三個月后,門口的102號不見了,聽說停開了。它應驗了102號女主人話:馬上就干不下去了,因為搭她的車的人很少。
點評:營銷是不見硝煙的戰(zhàn)場。在這個戰(zhàn)場上,競爭者之間比拼的不僅僅是價格、質量和服務,還有營銷哲學這樣深層次的東西。102號的做法無可厚非,101號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卻是"傻人"取得了成功,"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再看看我們身邊無數(shù)的"傻人自有傻福"、"機關算盡太聰明"的例子,其中的道理還用多說嗎?
閱讀更多管理故事>>>